美国侨网(大费城)
  • 首页
  • 关于我们
  • gppac
  • fpcs

壁 画 之 都

图片
   1984年展开的「费城壁画艺术计划」(Philadelphia Mural Arts Program, muralarts.org)使费城在20几年内摇身一变,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户外画廊。
   此计划最早的动机,是从反涂鸦行动开始的。当时费城面临严重的涂鸦危机,市长Wilson Goode请壁画家Jane Golden领导涂鸦作者,让他们把精力转移到壁画上,这样不但消除了破坏性的涂鸦,而且使涂鸦成为建设性的美化城市行动。
   Golden和涂鸦作者们接触,并且惊讶地发现他们不仅拥有原始的艺术天份,还自学了不少关于艺术史的知识。Golden看到这些涂鸦者的创造力,开始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画壁画。这让涂鸦者的才艺有所进步,同时让他们能够美化自己的家园而不是破坏它。这些壁画神奇地改变了创造者的生活和他们周遭的环境,以及费城整个城市的容貌和气氛。
   1996年,市长Ed Rendell宣布将「反涂鸦网络」(Anti-Graffiti Network)转化为「壁画艺术计划」(Mural Arts Program),由Golden作为主任。同时,Golden也组织了非营利机构为此计划筹款。这些壁画是从社会底部生长出来的,给它们养料的正是各个小区的普通居民。壁画的创造过程让居民有机会通过这个独特的方式述说他们的故事,表达他们的感情,保留他们的文化。
  「壁画艺术计划」的艺术教育项目,每年为费城各地区的1500个危机青少年提供免费帮助,通过壁画活动鼓励他们,教导他们生活各方面的技术和质量,包括对自己负责,尊重团队精神,有创意地对面临的困难提出解决方案。
   除了鼓励青少年之外,「费城壁画艺术计划」也对在当地的监狱服刑的犯人们给予帮助,利用艺术的治疗功效打破暴力的循环行为。犯人们能有机会为费城各地区的学校和小区中心创造壁画并为他们付出的劳力领取到津贴。如今,费城已有3000多幅壁画。世界各地的壁画家都到费城来接受壁画创造方面的训练,而许多由「费城壁画艺术计划」训练出来的土产壁画家,则前往全球各地分享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费城」已经成为「壁画」的同义词。
   Jane Golden用简单几个字来描述「费城壁画艺术计划」的成功。她说:「艺术挽救生命(Art Saves Lives)。」费城的壁画将继续感动每一个接触它的人们,激励他们。
   费城大多数的壁画都和美国以及费城历史有关,每个地区的壁画又结合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壁画之哩」(Mural Mile)包括费城市中心Center City的17幅最具有代表性的壁画,路途经过热闹的商业区,也经过安静的住宅区。假如时间有限,这是最简单省时的路程。要是搭乘灰狗巴士,起点距离车站很近。
   费城的纵向街名是按照数字排列,横向街名却令人联想到果园和市集。走在「栗子街」(Chestnut Street)、「胡桃街」(Walnut Street)、「市场街」(Market Street)之间,感觉自己在逛农民市场。往南走,经过「松树街」(Pine Street)、「洋槐街」(Locust Street)「云杉街」(Spruce Street),又觉得自己在树林里。
   位于栗子街707号,由Josh Sarantitis设计的「遗产」(Legacy),面积大约1万平方呎,用100多万块意大利和法国进口的玻璃墙砖(每块3/4平方吋)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威尼斯玻璃马赛克壁画之一。
   通过Josh Sarantitis、Will Wilson和Greg Barton创立的TilePile计划,每块墙砖都是用手工贴上去的,有108种颜色。
   这幅壁画描述的是美国的一段复杂的历史。非洲地图、载奴隶的船、镣铐等等,代表黑奴买卖;奖牌中的林肯头像、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曾为黑奴,逃出之后成为杰出的演说家、作家、政治家)头像等等,代表解放黑奴的愿望和努力。
   五所公立学校的孩童参与这个巨型壁画的创造。另外,Sarantitis的助手Eric Okdeh和监狱里参加壁画课程的囚犯们帮忙画了非洲地图的部分(这个部份必须先画好再拿到户外用一种特殊的技术粘到墙上)。非洲地图前面是载奴隶的船只破裂的木板,旁边有一条镣铐,除了象征奴役之外,也作为囚犯贡献的证明。有些囚犯说,要是早有壁画计划,他们也许不会成为犯人了。有些囚犯服的是无期徒刑,他们要终生被监禁,可是他们的家人朋友,还有许多人,会因为看到包含他们手艺的壁画作品而受启发。
  「向平等前进」(A People's Progression Towards Equality)在Ranstead街和第8街的交叉口,是Jared Bader的作品。壁画顶端写着林肯总统的第二任就职宣言:「不对任何人怀敌意;以慈悲心待所有人。(With malice toward none; with charity for all.)」
   这幅壁画探讨的主题是,林肯作为一个名义上的领袖,只是一个傀儡人物。虽然他颁布了「解放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并且和国会一起通过第十三条美国宪法修正案,从法律上废除奴隶制度,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民众,数不清的倡导人积极投入工作,才使整个环境有所变化,真正结束奴隶制度,走向人权平等。
   壁画分成三个部份,一层比一层亮,工人们建造着林肯的巨大雕像,同时攀爬着阶梯,越来越靠近理想。
   由「艾森豪威尔研究员基金」(Eisenhower Fellowships)赞助的「知识之树」(Tree of Knowledge),装饰着市场街1301号的墙面。它于2003年完成,正好庆祝「艾森豪威尔研究员基金」成立50周年。
   作者Michael Webb说,树叶里藏有各种学问的代表对象;象征人类的发明、探索、发现和研究。梯子、轮子、灯笼、算盘、卫星、法国号,还有一条象征个人旅途的小船。
   要把树上的东西看全,本身就是一件磨人性子的事。
   「寻家」(Finding Home)在Ludlow街和13街交叉口,圣约翰教堂和旁边。它的作者是Josh Sarantitis和Kathryn Pannepacker,还有许多小区义工和不知名的人物。
   Pannepacker和她的助手Shelby Donnelly以及义工们(包括费城手织布工协会)发动了织布作坊,为避难所的市民和普通民众提供机会,交换经历并学习各式织布技巧。
   这些织布作坊为Sarantitis设计的壁画提供了一块纺织品作为「画布」,由50多块个别织好的毛毯结合而成。Sarantitis和他的助手Alvin Tull再将其染色,着色,让它融入壁画的整体。
   壁画包括好几面墙,有一面是一个人在纺织,另一面有一只掐着线的手,这些线在空中伸展到另外一面墙,被钉入「ONE字图案里」。看得见(VISIBLE)连起另外两个字母(IN,在墙的另一面),就是看不见(INVISIBLE)。另外一栋画着好几双手的建筑,上面的字是「尊严」(DIGNITY)。
   耐人寻味的壁画,检讨了流民的处境,同时令人感到希望,仿佛我们正一点一滴地编织着未来。
   Sartain街203号的「快乐花园」(Garden of Delight)是David Guinn的作品。街上有画,画中有街,花园中有花园。水彩画的风格,加上缤纷的色彩,让墙上的繁茂比周遭的一切都鲜明。
   云衫街1315号的「自豪与进步」(Pride and Progress)是由Ann Northrup设计,带领15位助手一起创造的。壁画占满「威廉魏中心」(William Way Center,费城的同志小区中心)的整面东墙。
   画中情景是一个同志节庆。「威廉魏中心」附近的一些建筑和地标,包括「多雷克旅馆」(Drake Hotel)都在其中。壁画的左端描绘了一个人在贴海报,海报中的情景正是1966年费城的同志民权游行,说明了壁画主题的历史和政治背景。壁画其余的部份则是阳光下的广场和欢乐的民众。
   Northrup对这幅壁画感到很激动,她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公开宣扬人的善良并接受每一人和他们的爱。她渴望这个壁画能促进社会的宽容和多元化。她说,创作过程中最棒的体验之一就是天天都有人过来给予支持和感谢。
   「夏天的味道」(A Taste of Summer)这幅壁画在云衫街1312号,一家获得James Beard奖(类似餐饮界的「奥斯卡」)的餐厅Vetri的墙壁上,里外统「吃」。壁画的作者也是Ann Northrup。
   Northrup在制作街对面的「自豪与进步」的时候,认识了餐厅主人Marc Vetri。两人一起设想出一幅丰富的壁画,以饮食作为艺术和共享之经验为主题。壁画中有Northsup在意大利佩鲁贾(Perugia)的生活体验。
   Northrup绘出的田园美景符合了Vetri作为厨师和餐厅主人的价值观。Vetri的观点是,美食的基础完全是关于一个人享用食品的时候所处的环境和体会的感觉。两人可以说是心有灵犀的知音。
   墙上的主题反映了墙里面的主题,有趣极了。餐厅的招牌也很有创意,用餐具写成字母,勾成图案。
   由于画中人物和真人一样大,好像就在我们身边生活。有一位先生提着一桶汤走到门边,要不是他被固定在墙上,就开门走进去了。
   墙仿佛是透明的,看见的是里面吃饭的人。可是,吃饭的人又坐在外面,远处是乡村风光。
   David Guinn的「春天」(Spring)在1315松树街。有一年春天,Guinn经过这里,看到墙壁两边开花的树,突然想:假如能把这幅春景延伸到墙面上就更棒了﹗壁画有一个特色,就是把画和周遭的景物融合在一起,使它们之间的界限消失;景中有画,画中有景。路上的树和墙上的树,真真假假,融为一体。
   位于Lombard街1236号的「给我一个避难所」(Gimme Shelter)也是David Guinn的作品。这幅壁画是对宠物们和「莫里斯动物救难所」(Morris Animal Refuge)的致礼,画在救难所的墙上。「莫里斯动物救难所」1874年就开始帮助费城的流浪宠物,Guinn本身也是一位领养者。
   此项目的筹款方式是一个抽奖活动。每人买一张10美元的奖券,得奖者的奖品就是让他们的宠物作为壁画的模特儿,卖奖券换取的金额则赞助壁画创作和救难所的开销。
   快乐戏耍的猫和狗热情地欢迎你。画中还有小鸟、乌龟等等其它动物!有些模特儿在壁画完成后已经辞世,牠们的样子却还留在这里,于是主人们怀念的时候就过来看看牠们。
   专心看画的时候,救难所里面传来汪汪叫声,剎那间,壁画里的狗更活了。
   壁画是创造者和观赏者直接的对话。它们和所有走在路上的人一样,在阳光下、风雨中呼吸。它们全天候地等待我们,一直在我们身边,神奇地在我们之间传递着熟悉而微妙的讯息。
   「费城壁画艺术计划」的网站是muralarts.org,有很多信息,甚至可以下载有声向导和地图,带到费城自助旅行,边听边看。
    (来源《世界新闻网》)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